0730從飯店出發,搭地鐵到黃大仙
黃大仙祠,主要供奉東晉時南中國道教著名神 黃初平,另有供奉儒、釋兩教的神,如孔子、觀音等,所以三教融合是這裏的特色,還有道教婚禮,挺特別的。
而到了這,依舊是高樓圍繞著黃大仙,感覺有點違和,不過已經來香港四天了,也慢慢習慣這樣的景色。
在進入黃大仙廟之前,有很多很像台灣行天宮的算命攤的樣子,但是應該因為很早,所以都沒有開
在香港有一個特色,就是到處都有Mall,連黃大仙旁邊也有一個黃大仙中心,而且還挺早就開了
因為太早出門,還沒吃早餐,既然到了黃大仙中心,於是就找了附近的店吃早餐,找了一家「金記冰室」,點了「油多朱扒雙蛋」、「雙蛋油多」,就這樣花了港幣72元啊!!
吃完早餐,我們就搭車到美孚,到朋友介紹的兩個景點,分別是「嶺南之風」及「饒宗頤文化館」。(18-19)
「嶺南之風」,從2000年11月11日正式開放遊覽,由於位於九龍美孚的填海區,而荔枝又是嶺南名果,所以就興建一個傳統嶺南風貌為主題的中式公園,分成10個景區,分別是「有鳳來儀」、「群星邀月」、「橋廊畫舫」、「月起熏來」、「觀雲逐月」、「奕亭殘局」、「溪流影月」、「北門茵綠」、「健康去展」、及「泰然自若」,園內也有很多對聯,以明清、民國至今的粵人作品為主。在這裏有一種很像林家花園的感覺,雖然周遭依舊圍繞的高樓,但是整體來說,是舒服的環境。
「饒宗頤文化館」前身是荔枝角醫院。1899年英國與南非展開第二次波耳大戰,1902年英方獲勝並取得殖民地,因當地發現大規模的金礦,故大量華工經英資公司招募和販運到南非當礦工,俗稱「賣豬仔」。這批華工主要來自華中及華北地區,需在香港集合暫住,等待離港出洋,所以英國人於1904年在此興建臨時的華工居所「屯舍」,俗稱「豬仔館」。1910年屯舍一度改為控制疫症蔓延的隔離站,直到1920年代又改為「荔枝角監獄」。1931年並加建中區和上區,設立香港的首個低設防女子監獄。1938年,荔枝角監獄修建成為「荔枝角傳染病院」,專門負責醫治痲瘋病人,1948年改名為「荔枝角醫院」,其後曾成為天花、白喉、霍亂等疫病的隔離所,亦過渡成為精神病院。荔枝角醫院經歷半世紀後,至2000年由醫院管理局成立一所長期護理院「荔康居」,到2004年荔康居關閉,荔枝角醫院舊址最終交到香港特區政府手上。這裏很類似台灣的華山藝文中心,但是沒有華山那麼熱鬧,但也算是在香港一個悠閒的地方。
逛完上面兩個地方後,就搭地鐵前往深水埗,經過網友介紹,先吃了在電影新不了情」女主角愛吃的的缽仔糕,港幣8元,以及逛了附近的北河街、福華街、鴨寮街。
中午吃朋友介紹到道地午餐-新香園,點了「蛋牛治」以及「南乳豬手麵」,花了44元,蛋牛治吃起來還不錯,豬手麵其實就是台灣的豬腳麵,但因為麵條是香港的麵,所以總覺得台灣的比較好吃。
因為晚上依舊有約會,所以先搭地鐵回油麻地,到附近頂好買了礦泉水,以及附近買了涼茶-「五花夏枯草茶」,港幣24元,有種說不出的風味啊!!
因為晚上跟朋友有約,所以稍作休息後,1600搭地鐵前往太子,也想逛一下附近的店,所以就喝了甘蔗汁,港幣9元,我覺得台灣的比較好喝,也吃了香蕉朱古力的雞蛋仔,港幣30元,之前來想香港有吃過雞蛋仔,讓我念念不忘,這次吃了有餡料的,我發現還是單純的雞蛋仔比較好吃,比較香。
接著晚上就和朋友碰面,他們帶我去吃「金華冰館」,除了旅遊書上會介紹之外,在地香港人也覺得這家真的很好吃,我們點了「冰火菠蘿油」,真的很好吃,大概是我在台灣吃不到的;「蛋塔」,雖然沒有之前去澳門吃得那麼好吃,但一樣比台灣的好吃;「雞扒公仔麵」味道也還不錯;「鴛鴦奶茶」,也是道地香港味啊。
聚餐完,也晚了,就搭地鐵回油麻地,滿足的一天啊!!
本日總花費:263.4
車費:62.6
餐費:116
點心:38
水、飲料:46.8